編號:CL46
推薦單位:貴州省殘疾人聯(lián)合會
推薦詞:趙友良,男,生于1973年8月,他出生在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中觀鎮(zhèn)鮮光社區(qū)十二盆組,他的一生充滿了挫折和奮斗。他命運的轉(zhuǎn)折點發(fā)生在幼小時的一天。因燙傷截肢,他失去了雙手。這個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幼小的他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然而,趙友良并沒有放棄。他決心不讓殘疾成為他追求幸福的阻礙。他開始學習使用腳進行各種日常生活動作,例如吃飯、洗衣、干農(nóng)活等。盡管艱難,他堅持不懈地訓練自己,逐漸掌握了生活的基本技能。趙友良的妻子簡琴,于1979年5月出生,因兒時患病拖延治療失去了雙眼。這個家庭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和困難。然而,在絕望之中,他們選擇了相互支持,共同面對困境。他們成為了彼此的雙手和雙眼,用彼此的愛和關(guān)懷守護著這個家庭的幸福。
人物事跡
趙友良的母親去世后,趙友良承擔起照顧年邁父親和患有小兒麻痹癥弟弟的重擔。不久父親也去世了,讓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在鄉(xiāng)親們眼里,趙友良家“特別不容易”,但是面對家庭窘境,趙友良不怨天、不尤人,他和妻子互為彼此的手和眼,翻地、蓋地膜……夫妻相互配合,兄弟也在一旁盡力幫忙。因為一家六口中有三個重度殘疾,2015年,趙友良一家被村里列為低保戶和原建檔立卡貧困戶,但夫妻倆不愿意一直靠政府救濟生活。他們商量后,通過承包50畝地種植烤煙,當年賺了5萬多元。2016年,加蓋房屋時,夫妻倆常常下山去河溝邊撿石頭背回家做材料,或是一起翻山越嶺去鎮(zhèn)上買建材。2017年,趙友良發(fā)展100畝烤煙,很可惜,天災讓當年的烤煙收成大減。但趙友良沒有找村里幫忙,他說:“人還是要靠自己嘛,不想給政府添麻煩,烤煙以后就少種點,能維持日常開銷就行”。趙友良家的情況,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村里為他申請了公益性崗,管護和打掃公路,一個月工作4天有400元,加上低保和殘疾人護理費每月有2000多元。趙友良和簡琴的努力不僅為他們的家庭帶來了幸福,也為他們的事業(yè)帶來了成功。今年,他們除了承包20畝烤煙,種植40畝辣椒、10畝玉米外,還喂養(yǎng)了4頭牛和3頭豬。每到農(nóng)忙時節(jié),還會請大量的工人,為其他健全人及殘疾人提供就業(yè)機會。他們相信每個人都有發(fā)揮自己才能的機會,殘疾并不能成為阻礙。趙友良和簡琴深知殘疾人的需求和困境,他們努力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狀況,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關(guān)懷。
趙友良和簡琴的故事是一個關(guān)于堅持和希望的故事。他們的堅持和努力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為其他殘疾人帶來了希望和機會。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無論面對怎樣的困境,只要堅持不懈,勇敢面對,就一定能夠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趙友良和簡琴的事業(yè)和家庭幸福是對殘疾人事業(yè)的有力推動和貢獻。他們的故事提醒我們,我們應該給予殘疾人更多的支持和尊重。每個人都有潛力和價值,殘疾并不應該成為限制和阻礙。愿趙友良和簡琴的事業(yè)繼續(xù)發(fā)展,希望他們的故事能夠激勵更多人去追求自己的夢想。讓我們一起堅持與希望,為一個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會努力奮斗。
點評:
生活中沒有弱者,僅有不愿努力的人!趙友良、簡琴夫婦相濡以沫、相互扶持,不怨天尤人、不等靠要,他們用勤勞和堅韌創(chuàng)造了幸福生活。他們是重度殘疾人通過勞動改變命運的典范,也是殘疾人自強自立的榜樣,不僅能激勵殘疾人,還能激發(fā)健全人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內(nèi)生動力,同時也呼吁社會給予殘疾人更多支持和尊重,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更包容和平等的社會。
媒體報道:
1.你的模樣丨牽不到的手就是我的眼 動靜貴州 2022年11月30日報道
2.趙友良、簡琴:殘疾夫妻相扶相助 20余載堅守幸福生活 遵義發(fā)布 2023年1月19日報道
3.趙友良夫婦:身殘志堅不言棄 脫貧致富走在前 來源: 文明遵義 2023年8月27日報道
4.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手 新華社 2022年5月15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