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美女一级牲交片,超碰98人人做人人爱,自拍偷精品亚洲手机在线,97亚洲国产中文日韩在线人

您所在的位置: 自強風采

賀蘭山下的長城守護人

發布時間: 2024-03-01 09:25:03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秦瑞杰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的西南角,賀蘭山南緣的戈壁灘上,沒有道路,也沒有手機信號。舉目望去,地平線上只有長城。

明長城永寧段位于寧夏、內蒙古交界,北起銀川市永寧縣,過三關口,過磨石溝口,南到吳忠市青銅峽,全長20余公里,沿線烽火臺共計101座。生長在長城腳下的董海寧,一家三代人已經守護長城五十余載。

“從小就在這里長大,祖父、父親放羊,我就常常跟著在長城旁邊玩耍。”董海寧的臉精瘦、黝黑,他說,長期以來,長城風化、坍塌了不少。“此外,以前戈壁上有挖野菜的,晚上無處過夜,就把長城掏個大洞當地窩子用。遇見了,我們一家子就上去勸。”董海寧不時彎下腰,清除長城墻體上的雜草。“長城就像一位老人,歷經風吹日曬雨淋,‘體弱多病’,更需要細心地看護。”

2017年4月,董海寧被聘為永寧縣文物保護員。巡長城的時間長了,文保員成了“長城通”。“這段長城,墻體上有黑灰色的苔蘚,和雜草不一樣,是一種能保護長城的植物。”董海寧娓娓道來其中的“門道”。

“建長城時就地取材,把松木用芨芨草固定捆綁到一塊兒,一層木頭一層黃土夯實,建好后,剪斷芨芨草、抽出松木,在長城墻體上就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小洞。”這是董海寧巡檢時,偶然遇到一段坍塌的長城,從橫截面看到的。在呈梯形的橫截面上,夯實的黃土彼此緊緊咬合在一起,不像民房土夯的墻體一樣中間有連接縫隙。“后來我查了資料才知道,不僅是結構,建造時對黃土的含水量、不同土壤比例也有很高的要求,古人的建造技巧屬實高超。”

天色漸暗,山頭上風大了起來。董海寧拉緊衣領,不時咳出聲來,“職業病,巡檢時風吹多了。”

2021年2月,董海寧春節前最后一次巡護長城。他騎著摩托車,突逢變天,摩托車又出現了故障。“我雙手被凍得僵硬,巡完長城回到巡護站,給摩托車鏈條上油時,凍麻的右手食指不慎被絞進鏈條,當場絞斷。”他說。戈壁灘荒無人煙,輾轉了大半天才到了醫院,斷指沒能接上,留下終身殘疾。

磨石溝口的巡護站是他的家,也是方圓幾十公里唯一的建筑。“沒電,就用單位配的光伏板發電;沒水,就靠找到的山間泉眼……”董海寧說,“但日子久了,也習慣了。”

董海寧每周會跑一趟永寧縣縣城,看望家人,在家待不久,他就又騎著車往賀蘭山里鉆。“拍照報備、清理雜草、勸阻游客,還有聯合執法……”他坦言“心里時時放不下長城”。

2018年,董海寧被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聘為長城保護員,兼任起寧夏、內蒙古兩地的工作。2023年6月,董海寧被國家文物局授予“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榮譽稱號。

如今,對于永寧段的長城,董海寧早已熟稔。有游客慕名而來,他就興沖沖地上去介紹,給大家講解長城的歷史。董海寧說:“只有讓更多人知道長城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并加入保護的行列,文物保護工作才算做到位。”

日頭即將隱沒在賀蘭山巔,遠處的烽燧被涂上一層淺黃的光暈。“冬天巡護最累,但風景也最美,怎么也看不膩。”臨行話別,董海寧微笑著揮揮手,他騎上摩托車,又要趕回巡護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