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伴瓦漆,白馬踏新泥,山花蕉葉暮色叢染紅巾……”婉轉的女聲配上三弦琵琶的伴奏唱著吳儂軟語,這首以蘇州評彈的技巧和唱法加以演繹的《聲聲慢》,在蘇州市姑蘇區平江路10月微涼的午后吸引了大批游客駐足聆聽。
“變革,不僅僅是評彈表演,這條街上很多商戶都在做改變,也包括我們殘疾人文創產業基地寒香會社。”作為土生土長的蘇州人,姑蘇區殘聯相關負責人向《華夏時報》記者介紹道。
流水穿橋、青石板配矮房,勾連著拙政園、古城遺址、蘇州博物館、獅子林、怡園等幾個景點的平江路歷史街區,被稱為“古城縮影”,從平江路南側路口進入,沿著河道走兩百多米,寒香會社就在這里。
變革升級下的寒香會社
“截至10月10日,姑蘇區持證殘疾人14733人,占全區人口1.59%。近年來,圍繞著殘疾人就業,我們融合姑蘇傳統文化,也獲得了一些成果,作為第二批被評上全國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的寒香會社就是其中之一。”姑蘇區殘聯相關負責人說道。
2008年,原平江區政府在邾長巷與平江路丁字路口盤下近300平方米的地,設立了“創業孵化基地”,為殘疾人提供一個展現自我、融入社會的場所。2012年,滄浪、平江、金閶三區合并為姑蘇區后,姑蘇區殘聯對寒香會社進行了規劃整合。今年9月,寒香會社再次重裝升級,向著殘疾人創業就業高質量發展再出發。
“事實上,2018年起我們就開始為寒香會社引入第三方運營機構來實現會社運營成效最大化,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士做,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在過去四五年的時間里,我們確實也圍繞著傳統文化帶動了一大批殘疾人就業、創業。今年我們新的運營方進入,整體進行了規劃升級。”分管殘疾人就業工作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10月19日下午,姑蘇區殘聯相關負責人帶著記者來到位于平江路37號的寒香會社。會社運營負責人告訴記者:“上個月,寒香會社剛完成重裝升級,我們在修舊如故、以存其真的基礎上,按照功能進行了區域劃分,并且在軟裝上融入了整條街‘小江南’的特色。”
白墻上爬山虎的藤蔓尚且翠綠,石板牌匾上的“寒香會社”字樣別具韻味。在整個建筑物的右側,是七分甜助殘公益點,會社內3名殘疾人員工正在忙碌,特有的“梅花”杯放置在顯眼位置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打卡拍照。
步入寒香會社,一捆粗粗的秸稈上扎滿了五顏六色、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的糖人,“這是我們非遺吹糖技藝傳承人丁蘇林做的。”姑蘇區殘聯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話語中帶著自豪。據了解,丁蘇林早年間因為腰傷導致腿部殘疾,他常常就坐在一捆糖人背后的方凳上,給來往游客展示著自己做的糖人。
在糖人小鋪的一側是占據了前廳大半面積的文創產品售賣區,“這邊的商品全部都是殘疾人朋友自己手工制作的。”會社運營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次改造升級,店內也將殘疾人放置在文創售賣區的作品進行了規劃展示,刺繡、冰箱貼、串珠、編織物等等,各種手工作品分門別類,還貼上了制作人的姓名。
穿過文創售賣區來到建筑物中央的庭院,一棵郁郁蔥蔥的桂花樹圍在玻璃花墻內,這一片屬于非遺體驗區,游客和殘疾人可以在此體驗蘇繡、制扇等非遺手工。“以前小庭院是露天的,前廳后場無法很好地銜接,雨天地滑也存在安全隱患。這次改造了陽光房,既釋放了空間,前后又能呼應,也解決了地滑這一安全隱患。”
而后廳就是整個演繹休閑區了。評彈表演舞臺下擺著木質桌椅,荷花、刺繡、薄紗、折扇……步入堂間,江南水鄉的清雅撲面而來。“這里是殘疾人演藝、培訓的區域,也是游客的休息區、品茗區。”會社運營負責人介紹道。
幫助殘疾人打造自己的品牌
參觀完整個寒香會社,記者注意到糖人丁蘇林正坐在廳內,他濃眉大眼四方臉,看見來人便笑著打招呼。
“我7歲學藝,13歲擺攤,捏糖人有40多年啦。一會兒給你露一手。”丁蘇林說。
據姑蘇區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寒香會社對非遺文化傳承的殘疾人是全時段免費開放的,他們在寒香會社展示自己的才能,或者售賣手作的產品。另外寒香會社也在為這些非遺文化傳承者聯系更多的展示機會,比如去學校或者企業做一些公益宣傳或講課等等。除了丁蘇林以外,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還有評彈藝術家徐大男,以及蘇繡、核雕方面的老師等等。
“酒香也怕巷子深,我們在給到無論是非遺傳承人老師還是普通手工藝老師他們基礎的展示平臺外,還在不斷地圍繞這群殘疾人的‘本事’去做更多的宣傳,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我們希望能夠打造屬于殘疾人自身的品牌。”分管殘疾人就業工作的相關負責人說道。
和丁蘇林一同坐在廳內的還有一位小姑娘,正趴在桌前認真地串串珠,會社運營負責人告訴記者,果果(化名)是一位智力殘疾女孩,幾乎每個工作日父母都會讓果果在寒香會社做做手工。
“我在做婚紗娃娃呢,我學這個學了6年了,每天都在這里‘上班’,做好了就自己放到前面去賣,等賣出去了他們就給我媽媽發‘工資’。”看到記者詢問她的作品,果果熱情地向記者介紹道。來到售賣區,果果做的串珠小葫蘆已經掛滿了兩個掛鉤。
“我們貼上了制作人的姓名,還進行了分類,最近生意好很多,每天都有好多個作品賣出去。”店內的收銀員談及店內的售賣情況,一邊整理貨架一邊告訴記者,這位員工也是一位殘疾人,見記者伸手幫忙連連擺手,“不用不用,我一個人可以的,謝謝你。”
“我們殘疾人朋友的手藝真的很好,但是他們的作品卻很難賣出去。一方面是游客們不了解作品是誰制作的,是怎么制作的;另一方面部分作品款式已經‘過時’,很難讓游客駐足。所以在不斷加強宣傳外,我們還計劃帶著殘疾人出去看看,看看先進的工藝和時尚的款式。我們殘疾人也要與時俱進的。”會社運營負責人表示。
分管殘疾人就業工作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后續計劃拍攝一些有特色、精美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在店內播出,打造殘疾人個人的品牌。
此外,分管殘疾人就業工作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和運營方進行約定,每年寒香會社要舉辦80場以上的殘疾人活動,一方面鼓勵殘疾人朋友能走出家門,另一方面希望通過一些培訓活動讓殘疾人精進自己的手藝,也接觸到更多行業。”
提及培訓課程,會社運營負責人稱會和殘聯定期地溝通,目前計劃開展的培訓包括刺繡、核雕、茶藝、插花、咖啡、西點、中式烹飪、盲人按摩等等,這類培訓除了有殘疾人老師來教,還會邀請各行業頂尖的老師前來授課。
背后是全社會的關注
以寒香會社為“孵化基地”,帶動轄區內更多的殘疾人加入到就業、創業的潮流中,是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點目標。目前,在重裝升級再次開業不過一個月時間里,寒香會社已經作為對接方,給15名殘疾人對接到了工作。
“七分甜在寒香會社的這個公益助殘點,有一半員工是殘疾人,經過短時間的培訓成功上崗。事實上,在洽談七分甜項目時,七分甜創始人承諾在全國直營店鋪中為我們殘疾人增設崗位,并且待遇和健全的員工一致。”會社運營負責人介紹道。負責人借助寒香會社這個平臺正在積極對接社會各方力量,她表示只要殘疾人想做,就會竭盡全力為他們挖掘合適的工作崗位。
在記者走訪的當天下午,寒香會社迎來了兩批參觀人員。“從開業到現在,已經接待了二十余批次各界參觀人士,包括國家、省、市各級的領導。我能切身感受到咱們政府、社會對殘疾人事業的關心。”會社運營負責人感慨道。
記者注意到,在寒香會社的門口還掛著“融入式協商愛無礙”的標牌。姑蘇區殘聯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融入式協商是姑蘇區政協創建的特色品牌,在寒香會社設立‘愛無礙’委員工作室,是為了讓我們政協委員更直觀地了解殘疾人的急難愁盼,也能帶動界別組委員、有關職能部門、街道共同參與。”
工作室建立以來,融入式協商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在寒香會社舉辦的“助力殘障群體幸福生活無礙”協商議事會上,殘疾人代表們提出了殘疾人機動(燃油)輪椅車被禁止駛入桂花公園,導致進入門球場地活動困難。社會組、法制組的委員們經過積極的溝通與協商,結果喜人:桂花公園正修建機動輪椅車專用停車場,未來在公園的管理下,機動輪椅車即可駛入門球場地,這對肢體殘疾人來說縮短了近1公里的步行路程,大大便利了愛好門球的殘疾人。
除了政協委員扎在一線時刻了解殘疾人事業的需求外,支撐著寒香會社在平江路為殘疾人打開一方創業天地的,還有姑蘇區委、區政府的關心與關懷。
談話間,后廳的舞臺上放上了桌椅,今天下午在這里有一場“理悅姑蘇機關干部宣講進基層”活動即將開始,殘聯工作人員、店員忙碌起來,寒香會社熙熙攘攘,殘疾人和健全人穿梭在會社內,互相打著招呼。
走出寒香會社,再回頭時,左前方墻上掛著的習近平總書記那句“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