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1個國際殘疾人日即將來臨之際,青島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青島市殘疾人文化促進會、青島市圖書館、FM96.4青島文藝廣播、青島同沐陽光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共同在12月1日—12月10日舉辦“星秀逐夢藝術作品展”,展出140幅孤獨癥青年書畫作品。
孤獨癥青年努力地表達,介紹自己的作品。
12月1日,該展覽正式在青島市圖書館一樓展廳開幕,趕來觀展的市民紛紛贊嘆這些孤獨癥患者孩子的畫作精美,以及感嘆他們創作的不易。
21歲的朱朱就是這些創作者之一,現場戰場展出了他近十幅作品。朱朱的媽媽劉淑蘭今年60歲,在展覽現場不停地為所有的孩子忙碌著,據了解,該展覽從孩子們的展前創作,到布展和開展,她是承擔工作量最大的那個人。劉淑蘭告訴記者,他的孩子朱朱初二那年患上了抑郁癥,整日在家哭泣,隨后逐漸失語,之后就再沒怎么說過話。
展出的布藝畫令人眼前一亮。
“記得朱朱剛來同沐陽光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時還是不說話,但那溫馨的環境和其他孤獨癥孩子對他溫馨的問候給朱朱帶來了好轉。”劉淑蘭說,2年前中心的國畫班開班,聘請的國畫老師每周來給孩子們上一節課,剛開始不說話的朱朱就表現出了對繪畫的熱情,每天很努力地練習,但有智力障礙的孩子們學畫談何容易。
劉淑蘭和兒子朱朱
同樣愛好繪畫的劉淑蘭有一點功底,看孩子找到喜歡的事情就決心陪孩子練,國畫老師來上課她就旁聽,她先學會了再一點一點地幫朱朱和其他孩子練習,練著練著然后就陪成助教老師,為了督促孩子們學好畫,他們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每天22個孩子都在群里將繪畫作業打卡,有時晚上10點多還有孩子上傳作業,劉淑蘭不管多晚,都是第一時間回應和批改他們的作業:“一定要趕緊回應他們,保護他們對繪畫的積極性,這些孩子特別需要肯定,我希望我的及時的鼓勵能讓他們在繪畫上走得更遠一些。”
劉淑蘭回憶起朱朱學畫的歷程,提到大約學了半年畫畫時,有一天在畫畫課上,不說話的朱朱突然開口叫了聲“老師”,讓劉淑蘭驚喜不已,之后朱朱便慢慢開始在繪畫課上向老師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并明顯開始融入其他孩子,劉淑蘭欣慰地說:“感謝繪畫讓孩子第二次開口”。
一位外國友人對孤獨癥青年們的作品贊嘆不已。
據同沐陽光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主任楊萍介紹,本次展覽展出的作品由同沐陽光部分身患孤獨癥的青年們親手創作,共計140幅繪畫作品,其中國畫68幅,布藝畫72幅。希望通過作品架起孤獨癥青年與社會大眾心靈溝通的橋梁,也讓社會大眾更加貼近了解這個群體。
前來觀展的市民拍照。
“孤獨癥群體也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他們的平均智力水平只有五到六歲,肢體不協調,但是只要是他們認定的事情就會堅持不懈的去做,從2018年開始接觸書畫,書畫創作改變了他們單調的生活,每天的寫字作畫成為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他們創作的作品似乎有一種魔力,總能讓人充滿無限力量,使生活中的瑣事變得不再讓人焦躁,甚至會讓人由衷的感嘆我們已經生活的很幸福了,這就是他們的畫作帶給我們的能量。他們沒有非凡的智力,但他們有追逐夢想的勇氣;他們沒有超凡的藝術細胞,但他們有鍥而不舍的毅力。他們略顯稚嫩的筆觸,繪制的是充滿希望的未來,從他們的畫作中,我們能欣賞到的是自信與陽光,能夠看到沖突命運陰霾的光束。”
楊萍主任說,孤獨癥青年們作品的價值,也不僅局限于作品本身,真正有價值的是他們創作的過程與為之付出的努力,是由作品傳遞出的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內含的那種為了追逐夢想不屈服于命運的精神,以及展現出的一種精神無比富足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