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有這樣一支籃球隊,他們是全國冠軍、多次參加國際比賽,卻很少被人所知;他們是心智障礙者,卻因為籃球漸漸改寫了人生。他們就是江蘇特奧籃球隊,讓我們一起走進心智障礙者的世界,看看他們不一樣的籃球夢。
比賽日
這支由心智障礙者組成的球隊里,隊員年齡最大的35歲,最小的剛滿14歲,同時還包括兩名女隊員。比賽中,球隊核心鶴翔與對方的23號球員互有攻防,決勝時刻,手握球權的江蘇特奧隊主動請求了暫停。
隨著隊友的上籃偏出,對手快速發動反擊,率先拿到21分獲勝。沒有沮喪或抱怨,對于心智障礙者來說,勝負并非比賽的全部。球場邊,還坐著隊員們的家長,在他們眼中,孩子們在球場上的表現,也早已超越了籃球本身。
家長唐女士表示,她夢寐以求的就是孩子能融入社會,跟其他孩子待遇平等。家長劉女士認為,孩子參加這項活動以后,得到了在學校得不到的體驗,希望能提高他的社交能力,更好地在這個社會生存。
不一樣的籃球夢
鶴翔與母親都是心智障礙者,十多年前,鶴翔來到了南京市鼓樓特校,在那里第一次接觸到了籃球,學會與人交流,是心智障礙者走向社會的必經之路,也是籃球給鶴翔上的第一課。
作為一名心智障礙者,想獲得一份工作,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辛勞與汗水。在同事們看來,鶴翔已經和大家一樣,可以勝任他現在所工作的這家大型酒店后廚的各項工作。
酒店廚師長表示,鶴翔工作六年來多次被評為優秀員工。酒店也會放時間讓他去訓練,支持他打籃球。這六年來,他的性格慢慢變得開朗,也愿意和人交流。
工作雖然辛苦,但鶴翔卻很滿足。這份工作的收入,也足夠支持他與母親的日常開銷。鶴翔說,生活就像籃球一樣,只要付出汗水,一定會有所收獲。而在每個休息日,鶴翔依然會回到球隊跟著大家一起訓練。
訓練日
給心智障礙者進行籃球訓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06年,前專業運動員徐向陽受邀來到江蘇特奧籃球隊幫忙,原本只是三個月的臨時執教,徐向陽卻已經堅持了十六年。
他說,剛接手這支隊伍的時候,第一印象是孩子的協調性和接受能力都不太好,教了一個月的時間,基本沒什么起色,他一開始也打過退堂鼓。但在跟老教練還有自己的父親溝通以后,他發現這些孩子其實特別不容易,沒有選擇的權利。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徐向陽這樣告訴自己,經過走訪與鉆研,徐向陽通過將技術動作拆解再合并的方式,反復進行教學,在隊員們球技進步的背后,是徐向陽這樣基層教練員的耐心與付出。
為了讓心智障礙者更好地接受訓練,徐向陽開始進行走訪,并結合自身的籃球理念,通過將技術動作拆解再合并的方式進行教學。在隊員們球技進步的背后,是徐向陽和眾多基層教練員的耐心與付出。
作為健融教育中的重要一環,體育運動對心智障礙者能力的提升效果明顯,世界各地也都更加重視心智障礙者在體育運動方面的培養。因為籃球,隊員們走出國門參加了各類大型比賽,同樣是因為籃球,喚醒了很多心智障礙者沉睡的潛能。
隱藏的潛能
多年前,為了給小俊治療孤獨癥,母親唐女士放棄了在常熟的服裝生意,帶著他來到南京。每次訓練和比賽,唐女士都會陪在兒子身邊,在一次外出比賽的過程中,小俊無意間接觸到了各類樂器,并逐漸展現出了他獨特的音樂天賦。
唐女士表示,小俊開始運動以后,對很多方面都有改善,他的睡眠好了,協調能力提高了,智商也提高了,學東西更容易了。
在小俊工作的餐飲企業中,共有9名心智障礙者,他們不僅通過自己的雙手,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和尊重,還在同事的引導和幫助下,在工作中承擔了更多角色。
共融社會你我同在
這些大家眼中的小事,卻是心智障礙者們成長中的一大步,走進他們的世界,我們看到的不單單是他們的單純和努力,還有的家長、特殊教育工作者以及廣大愛心人士的堅持與陪伴。
成立于2002年的江蘇特奧籃球隊先后有36名隊員,如今,已經有26人獲得了穩定的工作。這支球隊,就像是共融社會的縮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僅讓心智障礙者有了走向賽場、證明自己的機會,更給了他們走向社會、面對未來的勇氣。
(圖片及稿件來源:江蘇廣電城市頻道、江蘇省殘聯宣文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