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好了一件新作品,王建輝也是愛不釋手。
■他鍛造的如意、鐵壺、香爐等作品受到觀者的喜愛。
■這個如意長1.2米、重45斤,目前在市圖書館新館展覽。
近日,傳統金工冷鍛造第四代傳承人王建輝創作的《鐵定如意》,在2021年石家莊市文創和旅游商品大賽上獲得金獎。然而,金工冷鍛造傳統工藝對于許多人來說異常陌生。
冷鍛工藝歷史悠久,它是一種不需要加熱,而是完全憑借人力與簡單的工具,直接對金屬料坯進行加工的鍛造工藝。宋朝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就有對西夏的冷鍛甲“瘊子甲”的描寫。傳統金工冷鍛造的核心就是冷鍛工藝。傳統金工冷鍛造技藝所鍛造的器具,是由一塊完整的金屬板材冷鍛而成,整體無焊接,所以也被稱為“冷鍛一打出”。
王建輝的金工冷鍛造手藝源于家族傳承,從早年間賴以謀生的巧木匠,轉行到打鐵匠,再經過千錘百煉的實踐和研究,憑著傳統金工冷鍛造手法中高難度的創造手法“鐵打出”,成為遠近聞名的“優秀非遺大師”,并獲得“河北省工藝美術家”的稱號。“鐵打出”是金工手法中極高難度的創造手法,在制作過程中,需要將鐵皮不斷反復捶打、延伸,除了厚度均一,更要拿捏各個細部的捶打力道,以及彎曲連接處的成形處理,一不小心就可能前功盡棄。經過繪圖、選料、塑形、鍛造、養色等10余道制作工序,一張張薄薄的金屬皮,經過王建輝的手,反復捶打、延伸,最后變成了香薰爐、鐵包銀茶壺等精美的工藝品,一件成品動輒幾個月的制作周期,其繁雜的制作流程讓人嘆為觀止。
“打鐵”是個苦差事,不僅拼技術、耗體力,讓人更難忍受的是制作過程中的枯燥,只有耐住寂寞的人才能走到最后。據了解,省內甚至國內掌握這種傳統技藝的匠人已少之又少,令人欣慰的是他的兒子王玉科已下定決心,要子承父業。“純手工鐵匠的打鐵技藝,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瑰寶,這種冷鍛造技藝是對傳統工藝的創新,一定要傳承下去。我想只有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門技藝,才能愛上它。”王建輝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