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單位:海南省殘疾人聯合會
推薦詞:他從一名患小兒麻痹癥的殘疾兒到一名加入共產黨的優秀大學生;由一名遭受多次失敗的創業者到海南省愛心傳媒集團的主要負責人,符寧的人生上演的是一部身殘志堅、白手起家、用意志與命運抗爭的精彩故事。他不僅把海南省愛心傳媒集團辦得有聲有色,還幫助不少殘疾人解決了就業難。
人物事跡
“在當下疫情困惑下,就業形勢嚴峻,不退一人,員工的薪水還能按時領取并比往年高,真不容易”海南省愛心傳媒集團老員工唐銘慰這么稱贊該集團老總符寧。
符寧是一個80后的小伙子,幼年命運坎,兩歲那年,剛學會走路不久的他在經歷一場高燒后,右腳患上了小兒麻痹癥;自此,故鄉的路不再平坦,奔跑的日子只有在夢里才出現;他是一位身殘志堅的人,堅韌、果敢和勇毅,用意志與命運抗爭,用實際行動創造出幸福美滿的新生活;他不相信命運,不相信失敗,認為人生就是奮斗與拼搏,縱使人生寂靜無聲,縱使命運折磨,他一次次白手起家,從無到有,終于成為當地數一數二的企業負責人,還幫助不少健全人解決了就業難題。
1、難測風云霜雪摧
1988年12月26日,冬日的陽光溫馨的普曬在瓊島大地上,海邊的小村莊如往日一樣平靜。“哇、哇.....”在萬寧市長豐鎮南聯村委會石井村,符姓的農戶人家里傳出一陣嬰兒的哭聲。他就是這戶人家第三個兒子,出生的時候他的身體很健康。
和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樣,符寧一歲多的時候已經學會了走路,每個早晨和黃昏,他和哥哥們歪歪扭扭奔跑在鄉間的小路上,一路笑聲一路快樂。
那個時候,誰都想不到,這位快樂健康的孩子在此后的歲月里,竟然成為一名殘疾人。兩歲的時候,他突然發起高燒,對于符寧來說,那不是一場普通的高燒,因為此后他的人生“變了一個樣”。和當地所有的患者一樣,高燒就吃藥打針,三天后燒退了,可是讓父母恐慌的是,他的右腿卻走不了路了。
經過一番診斷后,得出這個欲哭無淚的結果:孩子患上的是“小兒麻痹后遺癥”。
縱是心存悲嘆,但父母那時依然無法接受這個現實。于是,他們一次又一次背著孩子,到鎮醫院、市醫院、省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但結果依然沒有改變,情況卻一天比一天嚴重。無奈之下,他們只好接受了現實,但依然沒有放棄治療。
于是,多少年過去,在符寧的腦海里,幼年的他,常常被母親用單車托著,往返在故鄉和鎮上的土路上。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給鎮上的醫生按摩。
符寧說,治療的效果不是那么明顯,但“還是有效果的”。雖然有效果,但童年的符寧卻依然無法和健康的孩兒一樣自由奔跑。鄉村兒童的快樂好像跟他離得很遠:田野上的風箏他無法放飛,河溝里的小魚他無法撲抓,村口的酸豆樹他無法攀爬——童年對于他來說,就是不斷的掙扎和孤寂。
那個時候,在他的心中經常幻想,“自己能夠獨立出行,享有健全人一樣的生活。哪怕多苦多累都不在乎”。
2、腿瘸但使心如燕
右腿行動不便,但不影響符寧喜歡學習讀書的念頭。從小開始,因為右腿的原因,很多小伙伴都不喜歡跟他玩,孤獨的他只能一個人一遍又一遍的讀著小人書。從書里,他找到無與倫比的快樂和自信、找到了玩伴。孩子當時就認為,書是好東西,知識是好東西。
幼年的他,在懵懂之中,對知識有著一份莫名的追求。于是,到了上學的年齡,符寧便鬧著要上學讀書。鬧歸鬧,但這個身體狀況,對于農村家庭來說,上學不易啊。特別是農忙時節,誰來專門接送?但為了滿足孩子的心事,父母一咬牙,把符寧送到了學校。課堂上的時間幾乎沒什么兩樣,符寧和其他孩子一樣上課念書;但課堂外的世界卻是兩碼事:他必須一拐一拐慢吞吞的走在上學放學的路上,在體育和勞動課上,他只好一個人無奈的坐在校園的樹低下,看著伙伴們無盡的歡快。
日子就是這樣不緊不慢的過著,因為右腿的不便,讓符寧的童年少了很多活潑、讓他的少年少了激情。因此,那些日子,他“深深體會到一名殘疾人的不易”。幸虧的是,父母及哥哥們很愛他,因此上學的路上常常有家人的陪伴。
那些年,他的心如燕子般,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學,吸收更多的知識。
經過多年的努力,2008年的高考中,符寧考上了武漢城市學院。那一刻,村里的鄉親們非常驚訝和贊嘆:作為一名殘疾人,他克服了眾多的困難,攀上了大學的殿堂;作為一名農村的孩子,他拋棄了世俗的目光,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大學的時光是美好的,對于符寧來說,雖然右腿的殘疾經常影響到他的正常出行,但卻從來沒有讓他的青春失去過半點光彩。從萬寧的小村莊里,他一路向北,在大學的校園里學習讀書;他還是一名積極的學生會干部,書法寫得好、吉他彈得好。那些年,在大學的校園里,很多同學至今對他的印象,幾乎沒有“殘疾人”的模樣,而是一名積極向上陽光青春的“年輕仔”。
因為他優良的學習成績和助人為樂的品質,大學第二年,他便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3、出人最是辛勤處
2011年大學畢業以后,符寧回到了海南,加入海南某保險公司保費部,成為一名保險公司的保費員。雖然家人三番五次勸說,“作為一名殘疾人,出行十分不便,干脆回到老家,找一個比較安穩的工作,安安穩穩過日子”。但是,符寧不愿意,他認為,“殘疾人也有自己的夢,為了夢想,寧愿苦點累點”。
這是一件在路上奔跑的工作,送保單、收保費,騎著一輛電動車,3年時間他服務的客戶達5000多位。他靠著自己的勤勞,不僅養活了自己,還經常幫助一些需要救助的朋友及殘疾人。
原本這個工作,已經夠讓他穩定下來了,但符寧卻不甘心,那些年他了解到還有很多殘疾人就業難的情況,他想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實現就業的夢想。于是,他不顧家人的反對,經過一番市場考察后,2013年10月,他離開了保險公司,一個人獨自創業成立一家地產營銷策劃有限公司。
成立公司容易,但要打開市場產生效益,就必須有一番付出。于是,他拖著殘疾的腿,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拉業務、簽合同、發傳單、找客戶。累了,就在椰樹頭下瞇一會;渴了,就到附近的水龍頭處打開喝一口;七月的海南陽光很毒,但他不敢停下腳步;九月的臺風四處虐待,但他來不及躲藏。他必須在需要的時候,出現在客戶的面前,才能獲取一份屬于公司的市場份額。
有時候很累了,但他不敢停歇,他肩上的擔子不輕:不僅要按月繳納房租、水電、社保,還要給員工發工資,特別是一些殘疾人員工。
每一個業務,他都誠信待人,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公司的業務逐漸打開。他不僅購買了車輛、學會了開車,還招聘了將近60余員工。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原本符寧認為,只要市場打開,生意就可以越做越大,就可以解決更多的人就業問題。但他沒有想到,市場也是有起伏的,就像人生有高潮低潮一樣。就在他一個勁兒擴大公司規模的時候,因為政策調控影響,2018年初,公司的生意一落千丈。如果那時他撤出,手頭上還賺到一筆錢。但他不想,因為身邊還有一幫人,“如果公司解散了,他們就失業了”。
舍不得那些員工的符寧一咬牙,2018年4月,他帶領十名員工來到廣西北海市,開設房產銷售公司。雖然前期也經過市場調查和分析,可實際操作起來卻有很大的區別:人生地不熟、員工水土不服。最終,他折翼而歸,這一趟,把之前的盈利全部攤完。
他,帶著十名員工,重新回到了海南。除了一輛面包車,“啥都沒了”。
4、麻痹之腳踏妙音
熟悉符寧的人都說,雖然是一名80后的年輕人,但他卻相當勤奮。勤奮的人兒無法輕松,房產銷售公司解散后的那段日子,他不敢停下自己的腳步,四處打聽和了解合適自己的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7月,他應聘到海南愛心傳媒集團,成為該集團外聯部的一名員工。因為對殘疾人有著深厚的感情,及開拓市場的經驗,不久之后,他勇擔重任,成為該集團的主要負責人。
海南省愛心傳媒集團是海南目前融媒體的新星,涉及的項目和欄目有報刊雜志、微影、宣傳紀錄片、歌曲創作,廣告設計,網絡制作、晚會承辦等。承擔和購買黨政及醫院學校等10多家的宣傳業務,創辦《今日海南殘聯》報、《感恩》雜志、《大愛電波》等項目受到社會和廣大殘疾人的好評。創作的微電影多部被中宣部學習強國選用及國內多家主流媒體關注報道。
在2018年亞洲微電影作品參評中,由該集團制作的《別等離開才懂情深》、《不需要叮嚀的愛》,以海南建省30周年為題材,突出反映扶殘濟困的社會好風尚,在14000多部微影作品中脫穎而出,分別斬獲大國工匠優秀作品獎與好作品獎等重量級獎項,微影制作實力得到了亞洲微電影協會的高度認同與肯定。
如今,該集團有員工20多人,健全人占90%,其中還有多名殘疾人員工。今年20歲的李嬌嬌是一名自幼患有腦癱的女孩,因為家境貧困,為了讓她有一份工作,符寧千方百計讓她得到培訓和鍛煉,如今姑娘已經熟悉了排版、打字的工作,在這個有著濃濃愛心的單位里,找到人生存在感和幸福感。
如今,符寧也有了一個溫馨的家庭,妻子是一名老師。“他這個人,雖然身體殘疾,但良心特好,當時嫁給他也是看中了這一點。”符寧的妻子認為;如今,他每天都奔忙在路上,為了殘疾人事業的宣傳,為了單位員工的效益。而每到工作閑暇的時候,他都會回到家里,陪著老婆孩子。
他說,命運給了他不一樣的道路,這條道路給他最多的,是一路上很多人的愛;因此,他要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這路上哪怕風雨交加,也要咬牙堅持,不為了什么,就是為了這片故土、為了能給更多的人一些幫助,成就更多人的幸福!
(選自文章《符寧:用殘疾腳印,丈量健全人就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