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美女一级牲交片,超碰98人人做人人爱,自拍偷精品亚洲手机在线,97亚洲国产中文日韩在线人

您所在的位置: 各地風采

寧夏隆德:扛起特色產業旗 唱響脫貧致富曲

發布時間: 2020-05-13 11:24:19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作者: 胡耀榮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image.png

寧夏固原市隆德縣李士村,工作人員在手工醋釀造車間調整淋醋的竹筒。 胡耀榮 攝

寧夏固原市隆德縣位于寧夏南部,地處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核心區。近年來,隆德縣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群眾意愿,大力發展草畜、中藥材、冷涼蔬菜等特色脫貧主導產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積極構建特色農產品加工集聚高地,優化民生基礎建設,走出了一條決勝小康、脫貧致富的特色產業路。5月12日,記者走進隆德縣的一村一莊,到處都是一幅幅秀美的田園風光和一張張幸福的笑臉。

延續傳統技藝壯大集體經濟

“群山環抱小村莊,美麗的鳳嶺我的家鄉,蜜甜醋香牛羊壯,產業致富鑄輝煌……”伴隨著《美麗鳳嶺》的歌聲,記者走進了隆德縣鳳嶺鄉李士村。

“大家來嘗一嘗我們的手工醋,品品看跟你們在城里吃的醋有啥不一樣。”在李士村產品陳列室里,記者端起小杯嘗了起來,入口酸味很沖,但適應后便唇齒留香。“我們的醋是純手工生產無添加劑、原生態、無污染的傳統農家釀醋。”鳳嶺村黨委書記李龍君說道。

走進李士村村集體經濟工廠,一排排醋缸中的糧食正在進行發酵,微微泛黃的醋面上冒著小氣泡,濃烈的醋香沁人肺腑;一旁的油坊中,工作人員正忙著炒油籽、磨油籽、踩油餑、蒸油、包坨、榨油;石磨坊的女工來回地拉扯著面篩子,雪白的面粉松松散散地飄落下來,旁邊的大石碾也不停地轉動。

手工醋、土方油、石磨面,這些都是李士村傳統工藝的明星產品,也是村集體經濟的核心力量。李士村按照“支部+股份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挖掘地方傳統特色、增強基層組織堡壘作用、助力脫貧攻堅的主要舉措。

2018年,李士村利用寧夏財政廳村集體經濟壯大發展項目資金200萬元(人民幣,下同),整合縣扶貧、農牧等部門資金10萬元,對閑置學校6幢校舍進行改造,建成李士村昌信農家超市、鳳河醋廠、意興油坊、小雜糧磨坊,并組建農機服務隊,多渠道、多元化創新發展村集體經濟。

“廠子有效益,村民有分紅。”李士村村委會主任李志偉介紹,該廠年產量30噸,2018年底對純收入38.6萬元進行分配,其中提取公益金、公積金、風險保障金5.6萬元,剩余33萬元進行分紅,村集體分紅9.9萬元,成員分紅23.1萬元。

此外,工廠還吸納本村勞動力18人參與產業發展,其中長期用工12人,短期用工6人,務工每人每月收人達2000—5000元,年工資性總收入44.2萬元。

“進廠工作之前就在家種地、外出打工,年收入2萬元左右,還養了6頭牛,我每個月在廠里也有3000元穩定收入,年收入有4萬元,比打工強多了。”村民齊國璽說。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李士村堅持非遺傳承與產業扶貧相結合,為村民鋪就了一條幸福致富路。

小小馬鈴薯變身“金豆豆”

粉條、粉絲、鮮粉……在寧夏黃土地農業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偌大的定制機器將土豆這道百姓桌上的常見菜化身為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的“金豆豆”。

image.png

寧夏黃土地農業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工作人員正在包裝粉絲。 楊迪攝

隆德縣地處寧夏南部、六盤山西麓,全縣總面積9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6.7萬畝,平均海撥約2000米,土壤以黃綿土和黑壚土為主,土層深厚,氣候冷涼、雨熱同季,降雨與馬鈴薯需水期相吻合,是馬鈴薯生長發育的絕佳區域。

“因為地域優勢,這里的馬鈴薯的品質很好,但由于長期以來缺少馬鈴薯的初、深加工。其主要用于鮮食,不易存放,易生芽、霉變。為解決這些難題,我們決定在此建廠,一方面能緩解當地馬鈴薯“銷售難”問題,另一方面能提高其附加值,增加當地農民收入。”寧夏黃土地農業食品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梁隆介紹道。

寧夏黃土地農業食品有限公司是隆德縣2017年招商引進的閩籍企業,公司以馬鈴薯為原料,加工生產粉條、粉絲等食品,已建成的生產線有8條,實現了全自動化生產。日產70噸馬鈴薯粉絲系列產品,年使用馬鈴薯原料15萬噸,帶動當地馬鈴薯種植10萬余畝,年產值3億元以上。

“家庭自制或者小作坊生產的時候,為了保持粉的形狀,都會添加明礬。如果不添加,粉條不成形,筋度不夠。而明礬有微量毒性,對人體有一定危害。”梁隆介紹,該公司采用特殊工藝化解粉條成型難的問題,堅決不添加任何添加劑,致力生產一款綠色健康的粉條。

據介紹,2019年該公司實現工業總產值258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2270萬元,其中消費扶貧1700萬元。目前,企業依托閩寧對口協作平臺與永輝超市、海底撈、中石化、京東達成銷售協議,產品在其旗下銷售實體及電商平臺進行銷售。

該項目的投產運營,不僅進一步延伸了隆德縣及周邊縣區馬鈴薯產業鏈,逐步形成了馬鈴薯種植、淀粉加工、粉條及粉絲方便食品生產的馬鈴薯產業體系,提高了馬鈴薯附加值,同時對農產品增效、農民增收也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曾依靠種地和打零工僅能滿足家庭溫飽,現在工作離家近,也有了穩定收入,崗位工資加補貼,年收入能達到3萬元左右。”公司車間工人黃啟仙向記者說道。

自企業開辦以來,正常生產期間帶動就業90人,進入10月生產高峰期帶動就業人400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7人。真正把田間地頭生產車間,周邊農民變成產業工人,讓“土疙瘩”變成農民脫貧增收的“金豆豆”。

萬畝中草藥開出致富花

“以前自己種黃芪賣原材料,一斤只能賣不到10元,經過深加工后一斤能賣到60元。企業效益好,我們也愿意來這工作。”寧夏國隆藥業工人柳淑琴是隆德縣聯材鎮聯材村村民,自從看到中草藥深加工后的效益,她于幾年前流轉了自己家的土地,在扶貧車間打工學起了中藥材深加工。

image.png

寧夏國隆藥業工作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進行中藥材包裝。 李佩珊攝

據了解,隆德縣境內藥用植物有90科618種,是六盤山區中藥材主產區,藥用植物資源種類占寧夏總數的67%,有效成分含量高且品質優,是國內藥學界公認的具有顯著特色的“天然藥庫”。

寧夏國隆藥業以中草藥深加工為主,開發藥食同源保健藥材黃芪、黨參、金銀花、紅花等地產藥材,年生產加工中藥材520余噸,創收310多萬元。

“因為廣東人喜歡煲湯,需要黃芪、黨參等中藥材,所以我們的產品現在主要銷往廣東、福建、香港等地,去年共銷售中藥材800多噸。”公司銷售負責人黃博介紹,企業從2015年開設淘寶店,2020年3月上線了天貓旗艦店,每年網上的銷售額達30—50萬,線下銷售達60—80萬。

“企業發展壯大后,首要解決的就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企業負責人楊玲說。

近年來,企業堅持“黨組織+帶頭人+產業+貧困戶”扶貧模式,三年來共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52戶204人,其中大部分為留守婦女和殘疾人,為貧困戶發放農資物資共計26萬元,幫扶留守婦女、殘疾人就業、技能培訓。通過產業扶貧措施引導貧困戶轉變觀念,年開展中藥材技能培訓4期200余人次,使貧困戶掌握1-2門實用技術,提高自身發展水平,使貧困戶成為產業工人。

截至2019年,隆德縣大田中藥材規范化種植4萬畝,野生中藥材資源修復及林下中藥材留床面積24萬畝,年產優質中藥材1.8萬噸以上,總產值達3.4億元,提供農民人均收入560元以上,有力帶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開出了一朵朵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