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李穎攝
讓聾人朋友聽得到
讓特殊群體享受同等權益
邰麗華
讓盲人朋友看得到、聾人朋友聽得到,讓殘障兒童接受融合教育,從而讓特殊群體能夠回歸到主流社會,這既是這一群體的強烈愿望,也是全社會的責任,同時這也正是對十九大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落實。作為一個“老委員”,我更是義不容辭要為此盡己之力。以我個人經歷,我對因為沒有為聽障人士加配CC字幕,而使聽障人群長期無法正常收看視音頻問題感同身受。
希望有關方面在視音頻中為聽障人士加配CC字幕(隱藏式可關閉字幕)的無障礙服務,讓這個群體都能獲得正常視聽。
從目前現況來看,2016年原國家衛計委、中殘聯發布聯合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患有聽力殘疾人數有2.06億人,占總人口15.84%。60歲以上的老年聽力患者人數是1.13億。這樣龐大的聽力殘疾人群,在信息化社會高度發達,視音頻信息廣泛傳播的今天,他們無法完整準確地接收信息。而信息的接收程度,往往決定了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然而信息接收的缺失,使他們成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
邰麗華在用手語發言中國藝術報記者趙志偉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媒體深度融合、壯大主流輿論陣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推進重點部署,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我們面對2.06億人這個龐大的聽力殘疾人士群體“聽”不到黨的聲音,不能無動于衷,更不能熟視無睹。
具體參考方案是采取隱藏式可關閉字幕(簡稱CC字幕),這在目前已無技術障礙。對比國際上其他國家的做法,在關懷聽力殘疾人士收看視頻節目方面,很早就已制訂了強制性法律法規。規定了在視頻中配加CC字幕,解決聽力殘疾人士收看電視節目的問題。例如美國,2010年奧巴馬簽署了《21世紀通信和視頻可及性法案》,該法案要求ATSC(即美國數字電視標準)解碼機頂盒遙控器有一個按鈕來打開或關閉輸出信號中的隱藏字幕。它還要求廣播公司為在互聯網上重新分配的電視節目提供字幕。在我國,2012年8月1日國務院簽發實施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第三章“無障礙信息交流”第二十一條規定:“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電視臺應當創造條件,在播出電視節目時配備字幕,每周播放至少一次配播手語的新聞節目。公開出版發行的影視類錄像制品應當配備字幕。”從效果看,因為沒有指標性、強制性規定,電視臺、視頻網站等機構大多只在播出的影視作品中配加了對白字幕。而在新聞、體育、綜藝等大量直播節目中均未配加字幕。配加的對白字幕,由于缺少聽力殘疾人士需要的聲音描述性文字,也不能完全滿足收看需求。在技術標準上,國外廣播標準,如美國的ATSC、歐盟的EBU、日本的ISDB中均有CC字幕播出標準。我國的電視廣播標準AVS目前正在制訂CC字幕標準,預計2019年完成標準文檔的撰寫。原國家廣電總局廣電行業標準《GY/T270-2013數字電視隱藏字幕系統規范》規定了數字電視隱藏字幕數據傳輸方式、傳輸分組結構信息處理規范以及接收機制造商實施建議。該規范目前沒有得到實施。
在技術實現上,國外已有數十年的實踐經驗,各類節目均有配加CC字幕的案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應用,制作實時CC字幕已沒有技術障礙。根據相關技術公司測試的情況,直播類節目配加CC字幕完全可以達到很高的準確率,滿足聽力殘疾人士收看需要。
邰麗華在用手語發言中國藝術報記者趙志偉攝
因此我建議: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牽頭出臺相關的政策,保證CC字幕播出的普及率。中央及地方各級廣電機構,各類網上視頻發布機構,在視音頻節目制作、播出流程中增加CC字幕制作和播出環節,積極開展CC字幕播出服務。
從政治的高度、從民生的深度來重視聽障者的可關閉字幕問題,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使這項工作有法可依。其次,還需加大服務投入,鼓勵相關行業積極參與,讓聽障朋友們能夠回歸到主流社會。
另外,我也期待有關方面能加大落實殘疾兒童入學評估機制力度,讓更多兒童能夠接受融合教育。
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了數項與特殊需要兒童教育相關的條例和政策,如2017年修訂通過的《殘疾人教育條例》,及《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等來推動和保障殘疾兒童受教育權利。各地政府也積極跟進推出相應的地方政策,有些地區還積極嘗試了頗為有效的融合教育實踐,但是因為缺少有效的協調和管理機制,殘疾兒童被拒絕入學以及入學后退學情況仍在各地存在。
根據民間社會組織調研發現,一些特殊需要孩子在沒有經過專業客觀評估的情況下,直接被學校拒絕,成為入學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社會組織網絡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2017年線上調研的殘疾兒童少年申請入學失敗的1149個案例中,16%因普通學校直接判斷孩子的障礙程度不能上學而被拒絕,20%因未通過普通學校的擇優篩選而未能錄取,5%則在特殊學校的擇優篩選中未被錄取。以上擇優篩選過程包括:參加普通孩子或者特殊孩子的入學測試評估以擇優錄取、要求試讀一段時間、要求提供孩子的智力或能力證明達到一定水平等等。由于缺乏統一的評估手段和仲裁措施,申請失敗之后一些家長可能放棄繼續爭取入學機會,孩子最終失學在家。
邰麗華在兩會上李穎攝
2017年修訂的《殘疾人教育條例》及《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中,均明確提出要建立跨部門的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建立殘疾兒童入學評估機制。但是,很多地區沒有落實專家委員機制,導致殘疾兒童入學爭議缺少申訴機制,入學缺乏支持保障。
保障殘障兒童接受融合教育的權利,是全社會的責任,及時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和溫暖送到每個殘障孩子的心坎上,讓他們能夠回歸到主流社會,也是落實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幼有所育、學有所教”,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精神,基于上述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以教育部牽頭,加強督導縣級人民政府教育部門依法落實成立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確保專家委員會的組成來源于不同部門專業,包括特殊教育、衛生康復、殘聯、社工以及包括殘疾人代表或殘疾人家屬代表。
第二,系統明確委員會的工作職責、機制,且建立專家委員會評估程序、原則標準。
第三,各縣級人民政府教育部門強制建設保障殘障兒童申請入學便利程序即就近申請入學。明確建立入學被拒或存在爭議進行申訴的受理程序(受理申請渠道、申請材料要求、受理流程、時間和反饋渠道等)及工作機制,確保適時、及時解決被拒絕或存在爭議的殘障兒童入學申請。
第四,專家委員會明確專家委員評估應該尊重兒童的個體發展差異和殘疾人家庭意愿,基于評估結果為殘疾兒童提供入學支持計劃作參考,評估應該至少每年開展一次。
第五,專家委員會作為殘疾人兒童入學指導委員會,發揮更多專業職能,指導地方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的專業建設。